亞洲股票:區內的經濟復甦步伐不一
繼第一季波動性增加之後,亞洲股市於第二季錄得正回報;我們認為,即使區內各經濟體系開始出現不同步的增長及多項利淡因素,亞洲股市日後仍有望受到良好支持。
特別是,第二季出現了多項風險,包括新型冠狀病毒新毒株的浮現、中國收緊對科技巨頭的監管、商品價格上升,以及美國聯儲局對加息的言論日益趨向鷹派立場。此外,增長型股票與價值型股票之間出現進一步的風格輪換,但這兩類股票於第二季末的表現大致持平。展望未來,我們預計市場將更關注具體股票的基本盈利驅動因素,而不是風格配置。這主要是由於價值型股票(特別是價值型週期性股票)表現強勁,估值折讓不再具有吸引力。這與增長型股票(特別是中國的互聯網公司)相比,情況尤其如此;由於受到監管壓力及加息預期帶來的影響,該等公司的估值遭到下調。
經濟復甦存在不均衡的情況
展望未來,儘管我們預期亞洲股市在短期內將持續波動,但可能會日益受到各個市場的特質影響。例如,投資者目前考慮的是區內各國疫情防控及疫苗接種工作取得的成效及進展存在差異,而不再是專注於第一季市場普遍對經濟復甦持一致樂觀態度。此外,目前發現了一種傳染性更強的新型冠狀病毒變異毒株「德爾塔」,這可能會令經濟復甦的步伐受阻,特別是在東協及印度,其疫情防控工作似乎面臨著更大的挑戰,而且它們均屬於內需型經濟體系。新加坡在疫苗接種率方面在區內處於領先地位,超過70%的人口至少接種了一劑疫苗;其次是中國內地,接種了13億劑疫苗,接種人數約佔其人口的43%1。然而,區內其他司法管轄區在疫苗推廣方面有所滯後,因此,過早重啟經濟活動可能會令疫情擴散。與此同時,隨著距離群體免疫目標日益接近,已發展市場更強勁的經濟活動可能會帶來利好因素。
儘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及疫苗接種的進展,以及對美國聯儲局及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政策方向的預期,可能會導致市場出現短線波動,但投資者可能會越來越關注疫情結束後的經濟增長復甦情況,特別是在疫苗接種令全球人口日益接近群體免疫的情況下。因此,我們認為,在未來數個季度,選股在產生主動型回報方面將發揮更大的作用。例如,零件短缺、供應鏈中斷、商品投資不足,以及天氣相關事件,這些因素均會導致投入成本大幅上升。雖然在長線增長行業中擁有特許經營業務優勢的企業很可能會藉其議價能力來減輕成本壓力,而且業務有望蓬勃發展,但那些特許經營業務不佳或實力較弱、且議價能力差的企業則可能會受到利潤收縮的影響。
與此同時,由於中國政府加強監管,中國互聯網公司可能會繼續帶來利淡因素。目前的監管方針似乎是為長遠可持續增長制定穩健的監管框架,同時又不會顯著阻礙疫情過後的經濟復甦。這亦符合中國的「十四五」規劃。地緣政治方面,隨著經濟活動逐漸恢復正常,投資者意識到中美之間的緊張關係會再度成為焦點,並已經大致消化相關因素。國家安全、數據所有權及貿易等問題很可能會擴散到整個亞洲地區。
正面前景尤存
在此環境下,我們看好亞洲股市,並憧憬2021年下半年會錄得升幅,原因是由於區內各國重啟經濟、企業收入增長以及利潤率上升,推動企業盈利大幅回升。展望2022年,我們預計經濟將強勁復甦,甚至到2023年有望恢復正常。迄今為止,工業生產力似乎已顯著回升,特別是台灣、中國及韓國市場等科技密集型市場,。此外,南亞經濟體系的外部收支狀況較之前更為健康,因此,其受外匯波動影響較小。與此同時,剛開始從疫情中復甦的區內經濟體系將迎來經濟增長峰值。
縱觀目前的市場,我們在那些業務涉及主要長線增長趨勢的公司中物色投資價值,例如科技的普及(數碼化及萬物互聯)、生活方式及社會價值觀變遷(可持續發展、千禧一代/Z世代消費趨勢、健康生活),以及去全球化(供應鏈多元化/一分為二及企業回流)。部份公司近期股價有所回落,令其估值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有時甚至帶來趁低吸納優質公司的良機。
在霸菱,雖然市場風格輪換導致近期市場出現波動,但我們的投資方法仍然以「以合理價格增長」的投資理念為基礎。於選股方面,此方法確保避免為公司的增長付出過高的代價,而在投資組合構建方面,它確保該策略不會過度暴露於因素風險,例如特定的風格。
1. 資料來源:「以數據看世界」(Our World in Data)網站。新加坡及中國數據分別截至2021年7月19日及2021年6月10日。